一日新闻汇日本食品价格加速上涨 9月涨幅创近41年来新高

发布时间:2024-07-12 20:59:16    浏览:

  中新网10月22日电 据日本共同社报道,日本总务省10月21日公布的9月全国消费者物价指数(生鲜食品除外)显示,该数据较上年同期上升3.0%。除去消费税增税影响,升幅约为31年最大。不含生鲜的食品价格上升4.6%,涨幅约创41年来的新高。

  报道称,在加薪步伐未能跟上物价上涨的情况下,食品价格10月份加速上涨,家庭负担进一步加重。有意见认为,由于日元持续贬值,不含生鲜食品的指数涨幅将达到3.5%左右。

  据介绍,日本众多食品的价格9月纷纷上升。食用油涨价37.6%,家庭耐用消费品上涨11.3%,创1975年3月以来新高。能源涨价16.9%,其中电费上升21.5%,城市燃气费上升25.5%。

  报道还指出,食品将在10月集中涨价,日本帝国数据库称将涉及约6700种食品。

  美国《沙漠新闻》10月20日文章,原题:杂货店物价飙升的真正罪魁祸首?看看农场 美国犹他州家庭每日的生活必需品及食物的价格变得更加高昂,大多数食品的价格至少比去年高出10%,且仍在上涨。根据美国劳工统计局的数据,这是当地食品价格40年来的最大增幅。作为每天在农民堆里工作的农民,笔者清楚农业用工荒是推高商店商品价格的主要原因之一。

  当农民找不到工人去收割庄稼或照看牲畜时,一系列生产难题就出现了,如生产受挫、收成受损、供应链紧缩等,这些问题会为消费者带来更高的消费成本,也会对家庭农场的经营产生不利影响。早在新冠肺炎疫情之前,美国农民就面临着用工短缺的问题,而现在,农业用工荒更加严重了。

  根据美国农业部的分析,如果不能解决农业用工荒的问题,美国可能会有史以来首次变成食物净进口国——进口的食物比出口多。一个不能喂饱自己的国家没有安全感可言。

  在2021年,美国众议院通过《农场劳动力现代化法案》,尚待生效。该法案将为愿意从事农业工作且遵守相关法律的无证农场工人移民提供合法身份。此外,该法案还对1986年通过的H-2A客工计划(编者注:指美国的临时工作计划,不提供美国身份)进行了必要的改革。事实上,好法案的目的在于更好地帮助当地农场主雇用各种长期的、负担得起的、可用的合法劳动工人。

  解决农业用工荒的问题将有助于提高农场生产效率,稳定商品价格。得克萨斯国际农工大学最近的一项研究表明,移民和H-2A客工数量的增多与较低的通货膨胀和食品价格相关。

  除了较低的消费水平,该研究还表明,移民工人和H-2A客工数量的增多与美国工人更高的工资和更低的失业率相关。农民需要合法、稳定的劳动力,犹他州的家庭需要他们能负担得起的营养餐。

  近日,省农业农村厅印发《河北省2023年动物疫病强制免疫“先打后补”实施方案》的通知,全面深入推进动物疫病强制免疫“先打后补”工作,推行规模养殖场户和种畜禽场自主采购疫苗实施免疫、财政给予适当资金补助的方式,实施动物疫病强制免疫“先打后补”,巩固提升强制免疫效果和财政资金使用效率。

  根据《方案》,我省将加快推进强制免疫“先打后补”,实行养殖场户自行免疫、第三方社会化免疫服务组织等多元化服务;明确养殖场户强制免疫主体责任,谁生产谁负责,谁受益谁付费;推动完善动物疫病强制免疫信息管理系统,实行“先打后补”自主申报、在线审核、汇总统计。

  《方案》要求,达到“先打后补”申请要求的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以及畜禽养殖企业所属养殖场户,通过“先打后补”APP进行注册,如实填写相关信息,上传“先打后补”承诺书(见附件)并逐场确认后,可自主向合法正规的疫苗生产、经营企业购买强制免疫疫苗(索取疫苗采购发票),并按照全省动物疫病强制免疫计划实施免疫,免疫完成后,及时通过“先打后补”APP录入免疫所使用的疫苗品种、数量,以及免疫畜禽的数量、免疫日期等信息;完成强制免疫接种后,于2023年12月31日前通过“先打后补”APP进行补助申请,上传疫苗采购发票、产地检疫证明等佐证材料;补助资金3万元以上(含3万元)的养殖场户还需上传免疫抗体检测合格报告。对不符合“先打后补”条件的养殖场户,继续实施省级集中招标采购强制免疫疫苗供应。

  据悉,我省将通过强化组织领导、经费管理、技术支撑以及加强免疫效果评价、监督检查等措施,确保2023年动物疫病强制免疫“先打后补”工作顺利实施。

  数据显示,截至10月21日当周,全国生猪出栏价为14元/斤,环比上月同期上涨约17%。另据博亚和讯数据,当前外购仔猪养殖利润为1213元/头,创下了2020年8月以来的新高;自繁自养生猪养殖利润为1228元/头,创下了2021年二季度以来的新高。

  浙商证券表示,春节前生猪需求逐步转入旺季,屠宰企业平均开工率持续回升;饲料、疫苗等多组数据交叉印证产能去化足够充分。东兴证券认为,在政策端多次提示风险、养殖户仍在弥补前期亏损的背景下,行业母猪补栏的情绪仍较为谨慎,预计明年市场供应增长相对温和,明年生猪养殖业有望保持相对景气和合理盈利空间。

  牧原股份:通过采购优势与饲料配方调整降低整体养殖成本,截至上半年已拥有247万头能繁母猪和100万头左右的后备能繁母猪。

  温氏股份:的能繁母猪群体规模稳中有升,母猪淘汰更新现已进入正常节奏,后续公司生猪出栏有望稳步增长。

  生猪住在智能化的“集装箱”里,这个新鲜事发生在柯城。“目前,养殖基地有48个‘集装箱’,年可出栏生猪2800多头。”10月22日,笔者来到柯城区“爱猪盒子”新型养殖模式基地,衢州市牧子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毛家贤相告,这一个个集装箱名字叫“爱猪盒子”,所有的爱猪盒子均采用冷藏集装箱改造而来,一个集装箱每批可以育肥30头至40头的肥猪。今年8月,基地已经出栏500头肥猪。

  为规避非洲猪瘟疫情风险,养猪场严控人员、车辆、物料进出,猪舍采取严格的管理方式。“外人不能进入猪舍,工作人员也必须经过洗澡、消毒,换了工作服才能进去。”毛家贤说。笔者通过工作人员拍摄的现场视频看到,猪舍干净整洁,一头头生猪住在“集装箱”里生长得白白胖胖。

  “爱猪盒子”新型养殖模式是于2020年11月在柯城区沟溪乡斗目垅村先行试点的。项目建设在30天内全部完成,当年12月投入使用。

  “试点时,我们安装了14个集装箱。”毛家贤介绍,猪舍采用现代化、全封闭式管理,安装了大型通风设备,保证猪舍空气的清新。猪舍的粪便和污水通过智能化技术排到化粪池进行处理,有效降低粪便的臭味,同时进行干湿分离,一部分用来灌溉农田,一部分转化为肥料,做到环保达标,保护生态环境。

  2021年6月4日,第一批450头生猪出栏。“这批生猪养殖210天,平均一头毛重190公斤。”试点获得成功,他们决定建基地,扩大养殖规模。

  2021年8月,衢州市牧子科技有限公司与柯城区一家农场合作,开始建养殖基地。基地建成后,于今年3月5日养殖120头母猪,还有500头小猪。

  毛家贤说,生猪住在“集装箱”里,好处多。公司的合伙人承包了柯城区境内约3000亩水田和山地可以作为消纳用地,从而实现农牧结合生态循环,可改善土壤肥力,提升农作物品质。“集装箱”可以移动,能充分利用地形地貌,不破坏耕土层,可进行多层建设,提高土地使用率。通过智能化管理,可实现饲料成本下降12.5%;每个盒子可收集13.5立方米粪污,配合生物发酵菌种对粪污进行发酵处理,经过3个月收集微生物发酵后,达到有机肥基肥标准,实现变废为宝;保温隔热层采用不锈钢、铝合金和聚氨酯组合,相比现代猪舍节约建材超过80%, 隔热保温节约20%;全自动温控、风控、光控和饲喂,无需人工干预,极大降低养殖难度、减少疫病传染风险等。

  “现在,基地只雇用了一对夫妻进行现代化的管理、生产。”毛家贤说,今年基地出栏500头肥猪后,目前还繁殖了1470头小猪,已经销售230头小猪,经济效益不错。

  『科创中国』高燃盘点2022年度生猪产业发展论坛暨第四届中国博鳌高端猪业科技大会龙8头号玩家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