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周 大数据在食品安全方面的应用与发展

发布时间:2024-08-13 03:17:10    浏览:

  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已经成为人民群众关注的焦点。一方面原因是近年来的食品安全问题频发,另一方面也是人们对生活水平质量要求的不断提升,对食品的生产流程、生产发源以及销售渠道等都提出了更多的硬性要求。

  大数据产业指以数据生产、采集、存储、加工、分析、服务为主的相关经济活动,包括数据资源建设、大数据软硬件产品的开发、销售和租赁活动,以及相关信息技术服务。

  随着食品产业的快速发展,食品安全领域信息已呈现大数据的4V特征(Volume:体量大、龙8体育官网Variety:样式多、Velocity:速度快、Valueless:价值密度低),但行业发展迫切需要从食品产业链持续产生的大量信息中提取有价值数据,因此促使大数据行业与食品安全行业相融合并形成了大数据融合产业的一个新分支——食品安全大数据。

  食品行业对于产品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对于产品生产、流通、销售等流程都需要有一个非常详尽的了解,这样才可以最大化程度的保障产品的质量,并且可以将产品监督落实到每一个小环节,同时可以最大化程度的满足消费者的隐形需求。

  而大数据的发展完美的契合了这一客户需求,大数据在产品生产到销售,甚至是从产品的最原始“种子在下游需求高增速将会直接带动我国食品安全大数据行业的发展。

  2012年7月《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包括加快建设功能完善的食品安全信息平台、创新监管执法方式、推进食品安全电子追溯系统建设等。由此食品安全大数据行业应运而生。

  2015年,国务院印发《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指出要在食品安全等领域,推动进行数据的汇聚整合与关联分析,提高监管和服务的针对性、有效性,由此食品安全大数据行业初步进入了快速增长阶段。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大数据产业发展前景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大数据产业规模已达2800亿元。截止至2017年我国大数据产业规模增长至4700亿,同比增长是30.56%。初步测算2018年我国大数据产业规模达到6200亿元左右,同比增长32%,2015-2018年复合增长率高达30.34%。

  预测在2020年我国大数据产业规模将突破万亿元。未来,我国的大数据产业也面临着从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转型期。

  食品安全大数据行业的主要下游应用是为食品安全检测行业(包括企业和政府)出具检测报告、提供数据查询服务等。食品安全检测行业的市场规模深刻影响着食品安全大数据行业的整体规模和发展前景。

  由于监管标准存在差异,全球各国和地区食品安全检测行业发展并不一致。例如,美国的食品检测行业管理公开透明,有合理的部门设置与健全的法律法规配套,为食品安全制定了非常具体的标准和监管程序 ;而且美国是世界领先的检测仪器生产制造国 ;美国国际检测认证机构众多,UL、NSF等检测认证服务机构享誉全球,具有极高的公信力与权威性。

  再如,日本基于全程风险控制修订食品安全基本法并设立了国家食品安全委员会,逐步建立了一个高效的现代食品安全控制体系。日本的检测仪器制造水平也较高,其代表企业为日本岛津集团,岛津集团主要有十二类产品。

  《中国食品安全检测行业发展前景与投资机会分析报告》统计数据显示,我国食品安全检测行业市场规模近年来增长速度基本保持在20%左右,但整体规模依旧有限。

  2010年我国食品安全检测行业市场规模仅达140元,之后呈现逐年增长态势。2012年我国食品安全检测行业市场规模突破200亿元。到了2016年我国食品安全检测行业市场规模达到了468亿元,但尚不足500亿元。截止至2017年我国食品安全检测行业市场规模增长至561亿元。

  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初步测算,2018年我国食品安全检测行业市场规模达到为665亿元左右。预计未来随着国家对食品安全检测行业的愈加重视和技术的进步,市场规模能够显著提升进而带动上游食品安全大数据行业的发展。

  营养健康专业知识服务系统(是中国工程科技知识中心营养健康分中心承担建设的公开性公益性平台,旨在为国家工程科技领域重大决策、重大工程科技活动、企业创新与人才培养提供信息支撑和知识服务。

  营养健康专业知识服务系统于2019年5月30日上线,具备公开服务能力,该平台是集海量数据整合、关联分析、深度挖掘与综合应用于一体的综合性知识服务平台,可以为院士、重大科技项目、产业界和社会公众提供多种形式的知识服务。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