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阳小河乡:蒸菜研究院为蒸菜“上新”!

发布时间:2024-10-26 09:21:42    浏览:

  日前,记者前往小河乡,探寻蒸菜研究院的来龙去脉,以及其目前进展与未来图景。

  今年9月,全省首家以“浏阳蒸菜”为主题的研究院落户浏阳小河乡,现场同时发布了浏阳蒸菜“十八碗”。彭红霞 摄

  村里原本有一栋闲置的老榨油坊,面积约1000平方米。4年前,乡村综艺节目《云上的小店》在小河乡拍摄时,节目组邀请著名乡村建筑设计师王求安操刀,将其改造成一个文创空间——“乌石空间”。

  在浏阳人眼里,肉类、家禽、河鲜、腊味乃至蔬菜,万物皆可蒸。“十八碗”是经过专家评审团严格筛选与品鉴,从食材选择、烹饪技艺、口味创新、文化传承等多个维度考量,最终评定的。

  “浏阳蒸菜研究院落户小河乡,其实是天时地利人和的相互成就。”小河乡党委书记陈实说,作为蒸菜发源地之一,小河乡客家人占比超过九成,家家户户的蒸笼里都藏着热气腾腾、活色生香的烟火气。

  “蒸菜研究院”的念头,来源于陈实与湖南卫视节目主持人、小河乡“荣誉村民”汪涵的一场“头脑风暴”。

  随后,美食文旅探访节目《去“湘”当有味的地方》第二季热播,首期即走进小河乡溯源地道的浏阳蒸菜。这进一步促成了研究院的形成。

  从设想到落地,不过数月。陈实说,蒸菜研究院的成立,得到了长沙市、浏阳市相关领导的充分肯定,以及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

  吃住行游乐购,“吃”排在第一位,蒸菜研究院的第一功能自然也不例外。目前,小河乡已引入餐饮合作伙伴,准备将“乌石空间”打造成蒸菜溯源乡村美学餐厅,游客可以在此直接品尝到正宗的浏阳蒸菜。

  浏阳是“中国蒸菜之乡”。浏阳市商务局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浏阳市域范围内经营浏阳蒸菜的餐饮店超过3500家,年营业额达37亿元。

  放眼全国,有近2万家浏阳蒸菜店,从业人员超过16万。其中,既有街边夫妻店,也有以“蒸浏记”“何阳蒸菜”为代表的蒸菜连锁品牌,还有“浏水蒸香”“田小狗”等蒸菜文创店。

  此外,以“蒸一道”“聪厨”为代表的湘菜特色食材供应产业也在兴起,让浏阳蒸菜产业呈现多元发展态势。

  去年,浏阳市出台《推动浏阳蒸菜产业高质量发展十条措施》,为蒸蒸日上的蒸菜产业添了一把火。

  “浏阳蒸菜产业发展空间巨大,我们希望通过蒸菜研究院这个平台集聚产、学、研、训、赛等功能,以产业链思维推动浏阳蒸菜产业发展,先行先试探索小河路径。”陈实说,研究院拟邀请汪涵出任顾问,并聘请湘菜大师许璨担任首任院长。

  蒸菜研究院就像一个聚合平台,将对打通蒸菜上下游产业链、推动当地农文旅深度融合,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小河乡地处湘赣边界,森林覆盖率达75%,系长沙饮用水水源保护地,生态环境优越,加上独特的小气候,发展生态农业基础好,其玉针香米、绿色蔬菜、良种茶油、“三黑”(黑山羊、黑鸭、黑兔)、笋干等农产品远近闻名。

  深秋时节,乌石村、皇碑村等地的良田迎来了芥菜栽种季。芥菜是浏阳蒸菜“头碗菜”——梅菜扣肉的主要配菜。近年来,小河乡通过与聪厨食品长期合作,建设了蔬菜大棚和蔬菜加工厂,带动农户种植芥菜,年产值达1000万元。

  “作为品牌连锁餐饮企业,我们最关注食材的品质与安全,而小河乡作为饮用水水源核心保护区,环保监测非常严格,很适合建设蒸菜原材料的供应基地。”浏阳蒸菜产业协会会长、蒸浏记创始人彭成说。

  一、二、三产业融合有了更多空间。目前,小河乡正在对接扩大“三黑”的养殖规模,计划新上一条干鸭、干兔加工生产线,提升“蒸黑鸭”“蒸腊兔”“伏甲鱼”等原材料供应能力。在竹海苍翠的潭湾村,竹笋加工厂也正蓄势待发。

  此外,小河乡还将依托蒸菜研究院,持续收集整理具有蒸菜源头特色的当家菜、特色菜,与湘菜学院、餐饮行业协会等开展产学研合作,并在品牌餐饮门店进行更广泛的产品展示。同时,将在合适的时机举办浏阳蒸菜论坛,盘活上下游资源,拓展招商引资渠道。

  蒸菜研究院也将进一步丰富小河的文旅业态。近年来,小河乡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全域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拓展休闲观光、红色研学、非遗传承、天文露营、农耕采摘等多元化体验,每年接待游客超过20万人次。小河乡相关负责人表示,将与聪厨等企业加强合作,推出便携化的蒸菜套餐,打造蒸菜伴手礼产品。

  游网红坝,观天文台,看农民画室,吃地道蒸菜……假以时日,这个新奇的蒸菜研究院,也许真能为“世外原乡 画里小河”带来不一样的味道。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long8国际官方娱乐平台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