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6-25 06:20:05 浏览:
说起河南开封的美食第一个想到的是什么?酸甜酥脆的鲤鱼焙面、咸香嫩脆的桶子鸡、浓香鲜野的套四宝、胶原蛋白满满的羊双肠…开封的美食数不胜数,刚播出的《一馔千年》节目让很多观众步入画卷、梦回千年,“穿越”回北宋时期开启了一场色香味俱全的寻味之旅,探索了不少北宋街头的人气美馔。
一路逛吃才发现,原来在八朝古都开封,能稳居小吃C位的竟然是一笼看上去毫不起眼的包子?外形之讲究、内馅之丰富、口味之鲜美不仅征服了宋代人、更征服了“馔家族”,还让不少观众看后直呼:“过去对包子的见解还是太狭隘了”“原来中国最会做包子的地方在这里”!
1997 年,美国《生活杂志》回顾一千年来影响人类生活最深远的一百件大事,其中一项就是“宋代开封的饭馆和小吃”。
宋代是中国饮食文化的一个高峰时期,开封街头种类繁多、口味新奇的小吃更是闻名天下,在《东京梦华录》的记载中,包子是开封众多美食中最具有特色的“门面担当”。
包子是一种很古老的面食,从前一直被叫做“馒头”,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是常见的祭祀用品,唐宋时期逐渐成为殷富人家的主食,而“包子”一词则是五代宋初时期首次出现在现存文献中的,当时又称“包儿”,它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在汴梁街头遍地开花。
当时最出名的包子就是“王楼山洞梅花包子”,号称汴梁第一,可以说是北宋汴梁街头的C位小吃,也是当时的“五星级酒店”王楼的拿手招牌菜,深受北宋百姓喜爱。
从外形来说,提起像灯笼,放下像菊花,圆润饱满,包子褶匀称,不能破皮;从口味来说,软嫩鲜香、肥而不腻,汤汁不多不少,一勺刚好,是开封菜五味调和的集大成者,不仅是充满市井气的民间小吃,也能成为贵族士大夫之间的馈赠佳礼。
北宋人爱吃包子、对于制作包子也颇有心得,在《鹤林玉露》中就记载了当时蔡京的太师府内做包子能有多精细,就连切葱丝都单独有女厨负责,大家各司其职,未免也太讲究了!
靖康之变后,开封包子随着南宋迁往临安(今杭州)在此落户了。有一种普遍的说法认为,如今我们熟知的很多江浙沪包子前身都与开封包子有关,泰州的靖江蟹黄汤包、安徽广德水煎包、就连如今满大街的杭州小笼包,都被认为是开封包子南渡到江南之后的产物!
能吃、会吃、爱吃,对于生活在开封这座风味之都的人而言,在吃包子这件事上永远讲究个求新立异。发展到现在,开封包子的谱系简直就像一个小宇宙,龙8long8各种各样的馅料充满了想象力,绝对称得上是“包罗万象”了。
外表翠绿清新的蒲公英包子可不多见,用华北的华蒲公英入馅,不仅吃着清香爽口,而且清热去火、富含多种维生素,一边大快朵颐一边养生排毒,谁能拒绝这种“颜值与实力”并存的美食呢?
而粉嫩的马蹄羊肉大葱包子更拿捏了“馔家族”的审美,看着甜美、吃着也别有一丝甜蜜风味,这味道就来自于糖桂花。而马蹄的加入,在丰富口感的同时又去掉羊肉的腥膻味道,吃一口就停不下来。
看似不起眼,一口下去却能刺激出味蕾最深处的共鸣!一笼麻辣包子,深深切合开封人的“重口味”,酸、辣、香融合在一起,连湖南人任敏都被深深折服了,不愧是喝着三狠汤长大的开封人研发出的包子!
荆芥馅的包子绝对是河南特有的了,荆芥自带一种独特的辛香味,专治食欲不振,光闻着就让人觉得神清气爽,把荆芥做成包子馅儿,也别有一番风味。
集菇鲜、肉鲜、海鲜于一体的菌菇三鲜灌汤包可谓鲜到极致,高汤鲜美、皮滑馅嫩、菌菇又有嚼劲,不仅包子好吃,连包子里的汤汁都不能错过!
把通常用来做调料的香菜做成包子馅儿,也是一种前所未有的挑战,因为有很多人不吃香菜,但爱吃香菜的人绝对不能错过它,你敢试试么?
从蒲公英到桂花再到香菜,一系列听上去奇奇怪怪的口味轮番上阵,就算只有巴掌大的空间,这里的包子照样能展现出无限的脑洞和想象力,让人大开眼界!说到底,开封包子里装的可不只是馅料,更是传承千年的饮食文化和地域个性。
小小的包子,面皮包着文化底蕴,馅料浓缩了千年时光,每一个褶皱都是历史的痕迹。在这座八朝古都中究竟还能吃出多少意外之喜?跟着《一馔千年》一起揭晓答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