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6-06 12:18:30 浏览:
1月19日,一群遠道而來的小客人——70余名來自遼寧省鞍山市的“小東北虎”們來到山西太原。歡迎午宴上,平遙牛肉、平定砂鍋、定襄蒸肉、糖醋丸子……一道道山西特色美食,刺激著“小東北虎”們和隨行老師們的味蕾。其中,一盤清蒸大閘蟹吸引著大家的注意,禁不住詢問服務人員,這也是山西的特產麼?
“晉晉,你有點讓我陌生了。”這些天,全國各地新一輪的“農業大摸底”如火如荼進行中,各地“反差感”特產終於走出“深閨”被更多人所熟知。廣大網友驚呼,原來,山西不隻有陳醋和面食,在黃河岸邊,大閘蟹和水稻做了鄰居。
“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位於黃河岸邊的薛公村,曾是有名的省邊、市邊、縣邊、鎮邊、溝邊、河邊“六邊”村。由於位置偏遠、交通不便,薛公村一度“守著金山去要飯”。
2021年,本是臨猗人的年輕小伙李楠第一次來到薛公村,奔騰不息的黃河水,風景優美、山清水秀的山村,連片綻放的荷花……李楠一下子就愛上了這個小山村。當時正趕上一個由南方人經營的大閘蟹養殖基地轉手,李楠腦子一熱,一時沖動接了下來。
“第一年,沒有抓到一隻螃蟹﹔2022年,有了螃蟹,但是收入遠遠不夠投入。”由於一直都是雇人在養殖,李楠並未親自參與養殖,依然達不到賺錢的產量。
2023年,李楠開始全身心地投入螃蟹養殖。1月底放螃蟹苗,2月份喂螃蟹,3月份螃蟹脫第一殼,脫5次殼成熟,6月到7月割草頭、撈青苔,9月到11月撈螃蟹,12月下旬種水草……過去的一年,李楠迅速成長,掌握了大量的螃蟹養殖技術。
“養螃蟹是一個細活,喂螃蟹並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螃蟹的生長環境。”通過不斷地學習,李楠發現一種來自南方的草類——伊樂藻,特別適合螃蟹棲息,不僅可以淨化水質,給小螃蟹補充營養,還可以在高溫天氣給螃蟹降溫。
經過一年的探索,已成長為品極鮮大閘蟹負責人的李楠小獲成功。“500畝的池塘產螃蟹10萬多斤,這個產量在江蘇區域都算高的!”
地處黃河岸邊的薛公村,有近萬畝黃河灘涂。昔日,灘涂地滿目蕭涼,大面積荒溝閑置撂荒。薛公村通過將一萬畝荒溝和灘涂整合,改造成了林木茂盛的綠色海洋,實現“南蟹北養”。
“黃河灘涂地土質肥沃,黃河水營養含量高,氣候適合大閘蟹生長,養殖大閘蟹口感香甜美味,沒有泥腥味。”薛公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程俊懷介紹說,通過村企合作的方式,村裡提供完備的水、電、網等配套設施,吸引南方人來村養殖,如今已逐步建成了以1000畝大閘蟹、2000畝小龍蝦為主的特色水產養殖基地,村集體收入每年增加50萬元,提供長短期就業崗位130余個。
進入1月份,李楠的螃蟹基本訂購一空。在緊鑼密鼓發貨的同時,李楠還免費贈送北京和哈爾濱的市民們100斤大閘蟹。
現如今,優質的蟹苗,豐富的黃河水資源,標准化的養殖技術,讓薛公村螃蟹的品質和效益得到雙提升。從每年9月中下旬開始,進入螃蟹捕撈旺季。一隻隻青殼、白底、黃毛的螃蟹,個大體壯,在池塘中活力十足。2023年,全村大閘蟹產量達15萬斤,產值達750萬元。如今,大閘蟹養殖已成為薛公村農民增收的特色產業,來自黃河岸邊的大閘蟹銷往全國各地。與此同時,薛公村還先后進行小龍蝦、南美白對蝦、澳洲龍蝦、魚等水產養殖。
2024年,李楠將在抓大閘蟹品質的同時,豐富品牌形象,在產品包裝上體現山西、黃河元素,讓“薛公黃河大閘蟹”走得更遠,名聲更響,在山西名優特產名錄上再填一筆。
“今年前9個月我家收入一共3.1萬多元,僅通過土地流轉種植馬鈴薯和在基地干活,收入就增加了1萬多元。”在山西省陽泉市盂縣東梁鄉東梁村,村民王建明掰著手指算起豐收賬。…
戴上眼鏡,躺在沙發上,眼前出現虛擬場景:自己仿佛在飛躍高山峽谷,雄鷹不時從身旁掠過,風聲呼呼作響。忽然,一個360度的大轉體,讓人發出驚呼,倍覺興奮。…
人民日報社概況關於人民網報社招聘招聘英才廣告服務合作加盟供稿服務數據服務網站聲明網站律師信息保護聯系我們
人 民 網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權 所 有 ,未 經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龙8头号玩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