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经济”升温 为城市消费增添新动能

发布时间:2024-06-10 15:18:51    浏览:

  五彩斑斓的霓虹灯下,位于广西南宁的埌西夜市人头攒动,热气腾腾的烧烤、香气扑鼻的烤鱼、清爽可口的甜品……吆喝声与欢笑声交织出一幅充满活力的“夜经济”画卷。

  “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随着气温逐步升高,“夜经济”正显现出旺盛的活力,为我国城市消费增添新动能。5月5日携程发布的《2024五一假期旅行总结》报告显示,“五一”假期期间,中国夜间旅游市场显著升温,部分城市夜间旅游订单同比增长超过30倍。

  作为城市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夜间经济繁荣程度是一座城市经济便利度和活跃度的晴雨表。逛夜市、吃夜宵、去夜游……今年以来,全国多地大力发展夜经济,成为拉动消费的新动力。

  今年3月,陕西省西安市部署2024年重点工作任务提出,将协调推动10个商业街区改造提升,举办2024年中国城市夜间经济发展大会等,打造10个左右夜间消费聚集区。

  4月,北京市印发实施《促进多元消费业态融合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围绕“北京范”“时尚潮”“文化芯”“科技核”,发挥“夜京城”特色消费地标、品质消费生活圈等引领带动作用,不断丰富夜间消费供给,激发夜间消费潜力。

  随着用户消费习惯的改变,直播电商、网红打卡、短视频等新模式逐步实现与“夜经济”融合发展。

  在浙江省杭州市,“五一”期间,全市零售、餐饮、住宿和娱乐四大行业夜间总消费2593万笔,消费金额63.4亿元。“我们将做强直播电商赋能,以‘杭城好物’电商拓市为主要内容,积极发展夜间经济、首店经济、直播经济等新型消费,持续打响‘不夜天堂·乐购杭州’城市消费品牌。”杭州市商务局主要负责人说。

  从今年初开始,广州市集中资源优先培育建设越秀北京路美食区、海珠广州塔—琶醍美食集聚区、天河珠江新城东南核心区3个中西特色美食集聚区。

  “广州有超15万家餐饮商家夜间营业,有关部门在选点培育建设美食集聚区时,就兼顾夜间消费特色进行统筹考虑。”广州市商务局市管一级调研员王小华说,3个中西特色美食集聚区,正是体现了广州餐饮活力和魅力的夜间商圈。

  夜间经济是满足消费者个性化、多样化需求的重要方式。与此前相比,现在的夜经济不再局限于购物和餐饮,还增添了阅读学习、社交娱乐等多种新的消费形态。

  经济学者盘和林表示,当前的夜市中涌现了很多主题特色夜市,比如文创夜市、美食夜市等,丰富了夜市内容,满足个性化需求。龙8头号玩家同时,通过科技和文旅等产业融合形成新消费模式,比如夜间书店,夜间博物馆等,给夜生活更多选择。

  在湖南长沙,夜间经济新消费品牌不断创新策源,24小时书店、“不打烊”健身房等新消费模式竞相涌现,“夜生活”不断迭代,持续“破圈”,成为撬动新消费、引导社会经济生活高质量发展的流量密码。

  上海市商务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朱民介绍,6月份举办的夜生活节,主要聚焦夜购、夜食、夜游、夜娱、夜秀、夜读、夜动7大领域。夜秀可以到静安露台季和UCCA夜次元艺术展进行体验;夜娱可以到“思南夜派对”;夜读、夜动也将开展深夜书店节、体育运动之夜等。

  夜间消费不仅是经济现象,也是在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需求。发展夜经济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企业、政府和消费者共同努力,创新消费供给、优化消费环境,打造更加完善的夜间经济生态系统。

  盘和林认为,好的体验才能吸引客流。丰富夜间消费业态,要传统也要科技。同时,发展夜间经济要因地制宜,避免千篇一律。要挖掘地方特色,包括文化、历史、地理等,将文创融入夜经济。

  “还要创新消费模式,对商家创新给予支持和包容,打开商家的创新思路。”盘和林举例说,比如有些地方通过演出经济吸引人气,有些地方通过一些综艺和特色地方节目来吸引关注。这些都需要政府、商家、消费者、社交平台、自媒体等来共同合作、多元协同。

  日前,首趟西部陆海新通道“南宁六景—北部湾港”食糖铁海快线班列从六景站缓缓驶出,这是广西食糖通过西部陆海新通道铁海联运的又一条新路线。近年来,西部陆海新通道正不断打通沿线区域开放发展的新空间、新路径,持续为区域经济发展赋能。…

  人民网北京5月23日电 (记者许维娜)记者从国家数据局获悉,近日,国家数据局印发《数字中国建设2024年工作要点清单》(以下简称《工作要点》),对2024年数字中国建设工作作出部署。 据悉,按照《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要求,《工作要点》围绕高质量构建数字化发展基础、数字赋能引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强化数字中国关键能力支撑作用、营造数字化发展良好氛围环境等四个方面部署重点任务。…

  人民日报社概况关于人民网报社招聘招聘英才广告服务合作加盟供稿服务数据服务网站声明网站律师信息保护联系我们

  人 民 网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