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0-19 05:13:52 浏览:
国家金融监管总局:2023年处罚银行保险机构4750家次 罚没合计78.38亿元;
2023年上市险企高管薪酬榜:9人超500万,女将陈心颖、张小璐超千万;
北京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缴费标准发布,年缴费区间为1000-9000元;
4月1日,《证券时报》消息,金融监管总局人身保险监管司向各人身险公司下发人身保险产品“负面清单”(2024版)。2024版“负面清单”包括产品条款表述、产品责任设计、产品费率厘定及精算假设、产品报送管理等四部分,共94条,较2023年版新增5条、删减1条,新增主要在产品费率厘定及精算假设方面以及产品条款表述类。其中,产品条款表述类的新增1条,产品费率厘定及精算假设方面新增4条。与此同时,“负面清单”(2024版)对2023版部分内容进行了调整或删减,如多个针对“增额终身寿”的负面清单调整为针对“保险产品”。
近日,据《每日经济新闻》消息,2023年六家上市险企代理人规模合计166万人,同比下降19%,较上年减少38万人。其中,中国人寿、平安人寿、太平人寿、太保寿险、新华保险、人保寿险六大寿险公司去年代理人数量分别下降3.4万人、9.8万人、15.64万人、4.2万人、4.2万人和0.86万人。
据不完全统计,已有7家上市险企下调长期投资回报率、风险贴现率等经济假设。整体来看,上市险企将长期投资回报率从5%下调至4.5%,风险贴现率由10%-11%不等下调至8%-9.5%不等。具体来看,在陆续公布的2023年年报中,其中中国平安、中国人寿、中国人保、新华保险、中国太保、阳光保险6家上市险企均将长期投资回报率假设从5%下调至4.5%。在风险贴现率假设上,中国人寿从10%下调至8%;中国人保从10%下调至9%;中国平安、阳光保险均从11%下调至9.5%;新华保险、中国太保均从11%下调至9%。上市险企上一轮集体调整经济假设还是在2016年左右,部分上市险企曾将长期投资回报率假设从5.5%调降至5%。业内人士认为,上市险企基于市场环境变化调整经济假设,此举不仅能够提高保险公司评估价值的可信度,也有利于其长期稳健经营。
4月1日,中国人寿官网更新的领导信息显示,董云鹏出任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国寿集团纪检监察组组长、公司党委委员。公开资料显示,董云鹏,1968年生,管理学博士学位,曾任中国一汽党委常委、纪委书记、国家监委驻中国一汽监察专员,河北省纪委常务副书记、监察委员会副主任、监察厅厅长、预防腐败局局长。
3月29日,金融监管总局北京监管局发布行政许可信息,庞飞获批担任中英人寿审计责任人。
4月3日,金融监管总局北京监管局发布行政许可,修常鑫获批担任英大人寿财务负责人。
4月1日,国家金融监管总局浙江监管局行政许可显示,核准何新华中韩人寿董事的任职资格。
近日,中国太保官微消息,太保旗下长江养老与复旦大学保险应用创新研究院签署合作备忘录,共建养老金融(保险)研究所。未来,依托双方优势,养老金融(保险)研究所将深耕养老金融领域,聚焦校企互动、课题研究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开展合作。
近日,中国平安推出居家养老“住联体”模式及“573居家安全改造服务”。据悉,“住联体”可以概括为一套居家安全享老服务体系,具体包括一项专业的团体标准、一套便捷的评估体系、一个优质的服务联盟以及一个智能的服务生态,旨在帮助满足长者居家安全需求。在这套体系下,平安居家养老联合知名校企组建服务联盟,自主研发居家环境安全评估系统,推出“573居家安全改造服务”。“5”是指通过五分钟自主评估,快速发现老人居家安全隐患和需求;“7”是整合联盟资源,针对性地提供七大空间智能适老化改造;“3”是通过三位一体的管家,实现服务全流程跟进、风险全天候监测。
4月1日,华泰人寿推出“爱心保2.0特定心脑血管疾病保险”,包含了25种特定心脑血管疾病保障及身故保障,终身守护心脑血管健康。投保爱心保2.0产品的客户还可享受“华泰乐享”健康服务,包括多项健康管理服务:重疾咨询、专家门诊(含就医陪同)、住院/手术安排、检查加急、康复追踪、特需专家咨询、院内护理及居家护理。
3月31日,万丰奥威发布公告称,合计持股8.87%的公司股东百年人寿计划在自公告披露之日起15个交易日后的一个月内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减持本公司股份不超过900万股,即不超过总股本的0.42%,该股份通过大宗交易方式取得。按照4月1日最新收盘价16.26元/股计算,这部分股份市值约1.46亿元。
近日,北京产权交易所官网消息,中色股份拟转让民生人寿3.702亿股股份(占总股本的6.1709%),转让价格面议。中色股份为民生人寿第六大股东,也是其唯一国资股东。若此次股权顺利完成转让,中色股份将退出民生人寿股东行列。
4月1日,物产中大发布公告称,公司以自有资金增资入股信泰人寿,增资不超过60.65亿元。增资后公司持有信泰人寿的股权比例为33.00%,公司对信泰人寿不构成控制。本次交易已经获得浙江省国资委准予备案,并已获得金融监管总局浙江监管局批准。近日,信泰人寿已完成本次交易相关的工商变更登记,并已取得浙江省市监局换发的新营业执照。
4月2日,中国人寿发布《2024年第一季度寿险理赔服务报告》,该公司第一季度赔付件数601万件,同比增长30.3%,赔付金额156亿元,同比增长2.4%,获赔率99.7%,保持行业前列。
4月3日,明亚保险经纪发布2023年度理赔报告显示,公司总赔付金额7.71亿元,总赔案件数21.37万件,日均赔付金额211.23万元。
4月2日,国家发展改革委、民政部、国家卫生健康委修订印发《“十四五”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工程和托育建设实施方案》,提出引导金融机构对普惠养老、普惠托育企业和机构提供金融支持,鼓励银行、保险、基金等各类金融机构参与合作,充分发挥“投贷债租证”协同作用,对普惠养老、普惠托育专项行动提供多样化金融服务,降低企业和机构建设运营成本。引导战略合作机构积极对接项目,并针对性开展金融产品创新。
近日,金融监管总局浙江监管局指导省银行业协会、省保险行业协会联合印发《关于提升金融服务优化营商环境的倡议书》指出,保险机构要优化服务模式,做到供给适配。因地制宜建设科技金融、绿色金融等特色分支机构,探索“保险+服务”等模式,切实优化金融服务供给。优化改造信贷审批、保险理赔等流程,明确金融服务准入标准,推动流程、材料“双简化”。
近日,金融监管总局四川监管局、金融监管总局重庆监管局联合四川省科学技术厅等川渝地区十部门联合印发《川渝科技金融一体化发展行动方案》,提出鼓励两地银行保险机构设立科技金融专业机构,为科技企业设置绿色通道,建立专属信贷审批授权、产品创新等管理机制。
近日,金融监管总局陕西监管局办公室印发《关于2024年陕西银行业保险业服务小微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提出各保险公司要丰富普惠保险产品和服务,持续提升小微企业风险保障水平,推动实现小微企业金融服务高质量发展。各银行保险机构要认真落实“普惠金融推进月”行动,面向普惠金融重点群体开展金融知识宣传普及工作,主动对接市场主体和基层客户金融需求,增强群众对普惠金融政策、产品的知晓度。
国家金融监管总局:2023年处罚银行保险机构4750家次 罚没合计78.38亿元;
3月29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2023年法治政府建设年度报告》,严肃惩处违法违规股东和实际控制人,严厉打击恶意操纵、套取资金、掏空机构等行为。严格执行双罚制度,加大对高管人员的处罚力度,坚决打击监守自盗、内外勾结、利益输送等行为。2023年,处罚银行保险机构4750家次,处罚责任人8552人次,罚没合计78.38亿元。
4月1日,金融监管总局宁夏监管局发布行政处罚信息,泰康养老宁夏分公司因跨区域经营保险业务、未按规定使用经备案的保险费率的违法违规行为,机构被罚30.4万元,相关负责人被罚6万元。
近日,保险业协会发布《保险集团(控股)公司及保险公司投资管理能力建设情况通报》显示,截至2024年3月31日,我国共有117家保险公司具备各类投资管理能力合计266项。从投资管理能力数量看,具备5项投资管理能力的保险公司共有1家,具备4项投资管理能力的共有16家,具备3项投资管理能力的共有25家,具备2项投资管理能力的共有47家,具备1项投资管理能力的共有28家。从投资管理能力类型看,具备股权投资管理能力的保险公司最多,具备信用风险管理能力的次之。
百万医疗险正在迎来“换挡期“。为抢夺“换挡”窗口期,近期,业内不少险企升级百万医疗险产品,做“加法”比拼保证续保期限。业内建议保险公司可以考虑给百万医疗险做“加法”,通过扩大保险责任范围、降低免赔额、提高保险金额以及增加特色服务等,提高保费的同时满足大部分客户群体健康保障需求。
近日,从国家医保局获悉,城乡居民大病保险是在居民医保基础上,进一步保障大病患者高额医疗费用的制度安排,2012年启动试点,从2015年全面实施到今年已经进入第十年。大病保险建制10余年来,累计惠及上亿患者,减轻群众医疗费用负担近万亿。2023年,享受大病保险报销的共有1156万人,人均减负7924元。
近日,金融监管总局发布2024年2月保险业经营情况。数据显示,前两个月,保险业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1.53万亿元,按可比口径,行业汇总原保险保费收入同比增长3.8%。其中健康险保费增速回暖。前两个月,财产险公司健康险保费收入同比增长8.83%;人身险公司健康险保费收入同比增长10.55%,时隔两年重回两位数增速。
4月3日,国家金融监管总局上海监管局发布2024年2月辖内银行业保险业主要监管指标数据情况,数据显示,2024年1-2月,上海辖内保险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累计708.60亿元,同比增长17.32%。其中财险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147.74亿元,人身险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560.86亿元。2024年1-2月,上海辖内保险公司原保险赔付支出累计236.96亿元,同比增长123.55%。其中财产险公司原保险赔付支出62.04亿元,人身险公司原保险赔付支出174.92亿元。
近日,中国台湾保险局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2月底,中国台湾保险企业税前利润达18亿美元(合新台币587亿元),较去年同期增加331.1%。其中寿险业占17亿美元(合新台币529亿元),占比达94.4%,较去年同期增加309.1%;产险业的税前利润为1.8亿美元(新台币58亿元),同比飙升5900%。
4月2日,金融监管总局宁波监管局为推进科技型企业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务,提出鼓励有条件的保险机构在甬江科创区设立科技金融专业或特色分支机构,实施差异化管理,完善激励考核、尽职免责、信用评价等配套机制;鼓励保险机构完善科技保险产品体系,大力推广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保险、新材料首批次应用保险、软件首版次保险,形成覆盖科技型企业研发、生产、销售等各环节的保险保障;加强知识产权保险创新,发展专利保险、商业秘密保险、被侵权损失保险等产品,不断扩大风险保障范围。
4月1日,金融监管局安徽监管局发布的信息显示,要求各保险机构确保业务处理时效和质量,按照T+1时效做好分办确认工作,在业务办理阶段按照监管要求在规定时效内完成投诉处理;指导试点金融消费纠纷调解组织,建立与辖内其他调解组织的配套流转机制,保证调解案件顺畅办理;按时将调解结果上传至平台,积累改进和优化建议并上报。
4月1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河北监管局发布“理性投保、谨慎退保”风险提示,通过典型案例介绍和分析提示消费者:一是认真阅读保险条款,知悉保险责任免除事项,了解实际保障范围。二是向保险公司如实告知个人信息。三是谨慎办理退保。四是通过正常途径依,切实保障自身合法权益。
4月1日,《证券日报》消息,A股五大上市险企2023年合计拟现金分红约755.18亿元(包括2023年中期分红含税),约占归母净利润总和的45.6%。从2023年拟分红比例来看,中国平安2023年现金分红比例约为51.4%;中国人寿现金分红比例约为58%。
2023年上市险企高管薪酬榜:9人超500万,女将陈心颖、张小璐超千万;
4月3日,蓝鲸财经消息,在不考虑未披露的绩效以及递延薪酬的基础上,去年仅有2名高管税前薪酬超千万,9名高管税前薪酬超过500万,高管年薪TOP10席位,均由中国平安包揽。其中,中国平安非执行董事陈心颖以税前年薪1300.59万元蝉联榜首,合规负责人、首席风险官张小璐税前薪酬1068.37万元。从发放的整体薪酬来看,中国太保高管薪酬可观,且有小幅上涨,新华保险高管薪酬降幅最大,超四成;中国人寿与中国人保降幅超10%;中国平安降幅在个位数。
4月7日,《21世纪经济报道》消息,从2023年6月30日至2024年3月29日,已有7家保险公司发行的资本补充债被评级机构已终止评级,涉及5家险企,共9只资本补充债,总规模达140亿元;其中3只资本补充债选择不赎回,涉及规模43亿元。
4月2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应勇表示,最高检将会同金融监管总局进一步完善行刑双向衔接机制,推动与有关部门联合出台银行业、保险业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工作办法,研究制定行刑衔接案件移送通报具体规范等,更好发挥金融管理部门的专业优势和检察机关的司法优势,推动金融领域违法犯罪源头治理。
4月3日,高盛发布报告表示,根据高盛资产管理2024年全球保险调查,因对宏观经济担忧持续存在,全球保险公司正在利用目前“较长期维持较高”的利率环境,加速配置资产到优质和私募信贷,同时延长存续期和上调整体投资风险。
3月31日,央行公布2023年存款保险基金收支情况,2023年共归集保费549.770亿元,基金利息收入37.454亿元,股利分红3.475亿元。为推进金龙8long8融风险化解,使用存款保险基金115亿元开展风险处置,使用215.133亿元归还金融稳定再贷款。截至2023年末,存款保险基金存款余额810.123亿元。
近期,黄金再度进入“涨涨涨”模式。Wind数据显示,4月1日,现货黄金价格继续攀升。伦敦金现盘中最高触及2265.651美元/盎司,创历史新高。与此同时,多家国内黄金品牌报价也水涨船高。金投网数据显示,以周大福饰品金价为例,3月1日该品牌饰品金价为630元/克,4月1日最新报价为693元/克,一个月的时间每克金价涨幅达到63元。专家表示: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作为兼具确定性、对抗全球通胀能力以及风险对冲能力的大宗商品,黄金依旧具备较高的投资价值。面对诸多不稳定因素,可考虑适当配置黄金作为防守资产。
北京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缴费标准发布,年缴费区间为1000-9000元;
3月31日,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发布2024年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缴费标准,最低标准为年缴费1000元,最高标准为年缴费9000元,北京市参保人可在这个区间内自选缴费金额。符合条件的参保人可在2024年4月1日至12月10日期间办理参保缴费手续。据了解,截至2023年底,北京市城乡居民养老保障累计参保人员180.3万人。